“准备就绪,可以起飞!”近日,在位于湖北省大冶的±800千伏永兴换流站工程现场,随着操作人员一声令下a股配资平台,搭载着自锁式挂拆夹具的无人机缓缓升空,精准飞向40米高的输电线路。这是国网湖北电科院运用“无人机平台+自锁式挂拆装置”开展特高压线路参数测试的一幕,此次作业也是该技术在国内的首次应用。
据了解,输电线路参数测试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,而引线的挂拆是其中的关键步骤。在传统作业模式下,输电线路引线挂拆不仅耗时久,还需要作业人员长时间高空作业,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。
“以往,作业人员需要穿戴厚重的安全防护装备攀爬到几十米高的铁塔,通过绳索将测试引线从地面吊运至高空,然后缠绕并固定在输电线路上,整个过程耗时费力,通常需要3至4个小时,而且作业人员长时间暴露在高空、感应电风险下,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高空坠落、触电等严重安全事故,对人身安全构成巨大威胁。”国网湖北电科院输电室技术专家汪显康介绍。
为提高测试工作效率,国网湖北电科院创新性提出的“无人机平台+自锁式挂拆装置”工法,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。该工法通过无人机将自锁式夹具稳稳送到指定位置并自动锁紧,整个过程无需人员登高。“现在通过无人机挂载自锁式夹具进行高空精准投放,最多30分钟就能搞定,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,更是从根本上消除了高空作业风险。”汪显康表示,“现在作业人员在地面就能完成操作,安全系数大大提高。”
将夹具精准挂接至导线上,就如同在高空中为导线“穿针”。为确保挂拆过程万无一失,国网湖北电科院项目团队在模拟线路上进行了反复试验与论证,为克服夹具在无人机悬吊过程中摆动问题,项目团队对夹具进行优化,通过调整夹具重心来提高稳定性。同时,该项目团队还总结出了一套三机协同的挂线工法,即操作两台小型无人机悬停于导线两个方位,为挂接无人机提供辅助视野。最终,国网湖北电科院顺利完成引线挂拆任务。
此次技术创新的成功应用,不仅为特高压线路参数测试提供了新方法,也为电力行业高空作业的安全高效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。“接下来,我们会继续完善这项技术a股配资平台,让它在更多场景发挥作用。”国网湖北电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,我们将以此次成果为契机,推动更多“机器代人”技术落地,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。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翀 通讯员 刘超 刘晓鹏)
创通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